刘康信评估,第2季的接单可望又比第1季改善,但因德国提前大幅削减补贴,市场又有杂音,预计4月份的电池价格将下滑。
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但在物流行业,历来有先涨价先死,不涨价等死的双重尴尬,价格调整知难行易。
中国光伏产品有可能在美国被封杀。根据美国的法律,如果中国企业认为美国政府的裁决存在错误,可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上诉的司法程序寻求救济,要求纠正美国政府的错误裁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承认,该会正在做多晶硅行业受低价倾销损害的数据调查工作,包括美韩企业到底以多低的价格出售,是否低于他们自身的成本价销售,力求真实准确。3月18日,中国多晶硅行业技术创新联盟将在上海召开会议,近二十家国内主流多晶硅企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均会出席,商讨对策。而在实际行动方面,美国当地企业已经准备抗议美国政府的活动。
北京时间3月21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宣布针对中国光伏反补贴方面的初裁结果,税率为2.90%至4.73%,低于市场预期。由包括MEMC电子材料公司、西屋太阳能公司,以及尚德和英利美国分公司在内的25家企业组成买得起的太阳能联盟。两头在外的产销模式是国内光伏行业长久以来的痼疾,原材料从国外进口,最终产品出口,这一发展模式备受诟病。
光伏行业正处在最微妙的时期,一场行业的洗牌正在酝酿。光伏行业遭遇的寒冬却没能阻止资本进入的热情据《日刊工业新闻》近日报道,东京大学与JX日矿日石能源(中国名:新日石)、索尼、东丽和爱信精机四家企业联合,正式组建研发合作组织,共同开发轻型、价廉的新一代有机太阳能电池。初步计划用3年时间拿出试制产品并逐步开拓市场。
有机太阳能电池分染料敏化型和有机薄膜型两种,由于光电转换效率不敌硅基材料电池,至今难以进入实用阶段。为此,东京大学濑川浩司教授作为发起人,从承担国家尖端研发支持计划中的为建低碳社会而开发有机类太阳能电池项目的19家企业中选出4家先起步,组建该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从事光电转换效率和持久性兼备的部件开发、性能评价及低成本制造工艺等研究。
合作组织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染料敏化攻关,然后开展扩大应用范围、无偿提供试制品等普及活动。成员也将视研发进度及用途分类来扩充,预计最后会把前期参与项目的所有企业吸纳进来,同时也拟向非项目承担单位敞开大门。下一步可能进入合作组织的单位有丰田中央研究所、理光、夏普、住友化学、太阳诱电、大日本印刷、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及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报道说,组建产、学联合的研发合作组织比成立股份公司等更有利于竞争企业的参与和成果转化,同时也为国家项目2013年底执行完毕后继续保持研究队伍和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沈福鑫说,许多企业并不愿主动整合,落后的生产线也不具备经济性。光伏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而在这场优胜劣汰开始之时,浙江的光伏企业,也正在发生一场裂变。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太阳能被点了名: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
未来80%的产量会集中到10多家大企业手中,而只有20%的市场份额留给其余的中小企业。沈福鑫说,不主动整合,到明年可能会有大量的小企业被淘汰出局。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批资金涌入、盲目扩张等问题仍有可能再次显现,所以,政府方面也应该以组件生产的无序扩张为前车之鉴,提高准入门槛,进行合理规划。沈福鑫说,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该寻求差异化的线路。
[page]小企业明年或迎来淘汰潮去年底,位于平湖的协成硅业,成了国内多晶硅行业中第一家申请破产的企业。3月1日,全球单体应用最大的导流板安装系统屋顶光伏电站项目京东方北京8.5代线厂房光伏发电项目竣工。3月1日,晶科能源宣布将与加拿大组件生产厂家合作,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子公司生产光伏组件。随着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国内终端市场的逐步开启,光伏产业链也会逐渐完整,相关企业仍会有较好的业绩预期。尖山光电已经把主攻方向由销售光伏产品转为整合产业链,目前已经在德国、美国进行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转让。而在整个行业低谷期,大企业正在扩产、或投入产业延伸,以谋求赢取未来的市场。
事实上,光伏产业链上,也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处于疲软状态。与此同时,省内许多中小光伏组件企业也陷入拿不到订单、开工不足的困境。
3月13日,工信部召集数家多晶硅企业代表座谈,商谈目前的市场形势以及政策。但随着组件价格走向微利甚至无利,小企业的日子会很难熬。
政府层面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埃菲生能源科技研发生产的逆变器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欧美主流市场稳健出货,也先后应用于国内大型光伏电站、国家金太阳工程等项目。
另一方面,建电站成了产业链的龙头,带动产品的出口。各大光伏企业大失血近日,国内各大光伏企业陆续公布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1年全年财报。这无疑是绕开美国双反调查的曲线路径。此外,有消息称,尖山光电已经在美国成立了生产太阳能组件的工厂。
目前为止,省内破产的只有协成硅业这一家硅材料企业。3月春意盎然,对于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来说,却仍在寒冬中苦熬。
而这一成果的背后,是2012年光伏组件产能约为50GW,而且,国内众多企业还得面临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去库存化压力。组件掉价似乎远不到尽头,201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27.79GW,同比2010年大幅增长62.97%。
沈福鑫告诉记者,光伏发电技术经过这两三年的发展,很多小企业的进口设备已经落后,没有订单,更没有能力和动力去更新设备。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认为,今年会是一个考验期,对于企业来说,接下去也许就是残酷的优胜劣汰。
光伏产品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是糟糕业绩的最直接原因,相关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价格在2011年几乎腰斩,目前电池组件均价已降至约0.86美元/瓦,业内人士透露,行业巨头之一英利,甚至报出5.19元人民币的价格,光伏行业已经进入微利生存时代。而在本轮光伏寒冬中,光伏逆变器则是仅存的暖意。而其2010年净利润为2.369亿美元,另一行业巨头英利2011年亏损32亿元人民币(5.098亿美元),而在2010年同期这一数字是净利润13.87亿元人民币,情况稍好的晶科能源全年净利润2.733亿,但较上年同期下降69%,东方日升新能源、向日葵等企业的业绩快报也显示,净利润毫无例外地出现严重下滑。而正泰太阳能除了在国内建成多个太阳能光伏电站,还在美国、西班牙、泰国、韩国等国建设电站,组件、变压器、控制系统等产品基本实现在正泰内部调配。
这一轮的扩张,并非两年前的重演。此前已经启动的昱辉阳光在开化的行业整合,实际进程却显得有些缓慢,目前只有9家企业和昱辉阳光合作维持生产。
沈福鑫告诉记者,浙江的光伏企业正把目光投向墨西哥、印度等国家设立分公司,拓展欧美以外的市场。在中小企业众多的浙江,沈福鑫曾提出一个自救方案,那就是抱团发展,由龙头企业牵头整合小企业实现共赢。
但是,小企业整合的确很难。国内光伏领军企业无锡尚德2011年亏损超过10.067亿美元。